冬季老年人容易皮膚瘙癢,中醫推薦內外同治

冬季老年人容易皮膚瘙癢,中醫推薦內外同治 9

冬季天氣乾燥,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會出現皮膚瘙癢症狀。劇烈的瘙癢讓人難以忍受,「撓癢癢」時借助器械搔抓,直到皮破血流,感覺疼痛為止。由於瘙癢劇烈,影響睡眠,可出現頭暈心煩、精神憂鬱及食慾不振等神經衰弱的症狀。
為何老年人在冬季容易出現皮膚瘙癢症狀?瘙癢難耐時有什麼止癢良方?中醫專家提醒,對於劇烈瘙癢,可用鎮靜止癢的外用藥物來治標,而對廣泛發作的頑固性瘙癢患者,不妨試試以中醫藥治療。

天氣乾燥易瘙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李斌指出,冬令瘙癢症是冬季許多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非常痛苦,醫生也感到棘手,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法,病因是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皮膚退行性變,皮膚分泌機能減退,表現為皮膚萎縮變薄,含水量降低、皮膚附件萎縮、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皮膚乾燥,失去潤滑保護作用。加上冬季氣候寒冷乾燥,天人相應,人體皮膚也變得更加乾澀粗糙,甚至表皮脫落,使皮內神經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發癢,所以一到冬季就容易發病。
除此之外,老年性瘙癢症拖延日久,會發展成為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每當情緒波動、氣溫變化、使用鹼性過強的肥皂、飲酒之後、進食辛辣食物、洗浴、衣被摩擦,甚或暗示等,都會表現為瘙癢劇烈,每次可持續數小時,尤以夜間為甚,常被抓破出血,感覺疼痛才癢止。時間長了,可出現色素性改變、皮膚肥厚、苔蘚化、皸裂等皮膚損害。
老年性瘙癢症雖然是一個皮膚疾病,卻與人體五臟六腑的功能變化密切相關,特別在冬季來臨之際,中醫推薦老年人採用「冬令進補」方法,食用枸杞子、核桃仁、淮山藥、百合、阿膠、紅棗等補五臟六腑之陰血,以潤養肌膚,通過調節人體陰陽的平衡,達到「治病求本」,使得肌膚恢復光華潤澤,瘙癢自然能夠控制。
中醫潤燥止癢
那麼,冬季皮膚瘙癢難耐,該如何緩解?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皮膚科主任李詠梅主任醫師表示,對於瘙癢程度較重的患者來說,鎮靜止癢是治標之計,也是當務之急。
鎮靜止癢的外用藥物,通常選擇含清涼止癢成分的爐甘石洗劑、樟腦膏或皮質類類固醇激素軟膏、霜劑,如無極膏、皮炎平霜等。一般而言,連續一個月每天使用或間隙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製劑兩三個月者,不必過於擔心激素所導致的皮膚萎縮。而當瘙癢較為嚴重時,可內服或注射抗組胺藥、鎮靜止癢藥、葡萄糖酸鈣等;也可嘗試輕輕拍打發癢部位皮膚,避免過度搔抓破皮流血,以致繼發感染。
對於廣泛發作的頑固性瘙癢患者,不妨試試以中醫藥治療。中醫治法以養血祛風、潤燥止癢為原則,內服法以當歸飲子合消風散加減口服,也可服用烏蛇止癢丸,潤燥止癢膠囊等中成藥。外用法,有外搽三黃洗劑、複方黃柏液、黃柏霜、清涼油乳液等,每日2-3次;也可予以中藥荊芥、黃精、蛇床子、川穹、赤芍、苦參、土茯苓、地膚子各20-30克,水煎成2000毫升,微溫外洗,尤適宜於血虛風燥所致皮膚瘙癢。
冬季皮膚瘙癢的一大誘因就是皮膚乾燥,對於皮膚乾燥的瘙癢患者,可給予維生素A治療。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A軟膏最好晚上涂用,因為其在日光作用下容易誘發一些患者的光敏性皮炎。
另外,富含保濕因子,尿囊素等成分的乳液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其可形成皮膚屏障保護,也可與外用激素製劑交替使用,既取激素快速止癢之效,又可保濕滋潤,減少皮膚乾燥脫屑。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