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測空腹血糖不查餐後血糖,半數糖尿病被漏診

只測空腹血糖不查餐後血糖,半數糖尿病被漏診 9

以往糖尿病患者察覺自己有病,是由於多食多飲或體重減輕,此時往往已經延誤了治療。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空腹血糖檢測成為常規體檢項目,而對於餐後血糖,人們大多並不重視。

糖尿病前期最新流行病學數據顯示,2013年華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0.9%,糖尿病前期流行率達35.7%,其中70%的人群是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而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僅有36.5%已知自己患病。

為什麼有這麼多糖尿病人不知自己患病?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在糖尿病前期和早期階段,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食、多飲、多尿、體重減少)的典型症狀表現往往並不明顯,常規體檢只檢測空腹血糖不查餐後血糖,這將有一半的糖尿病和70%的糖尿病前期被漏診。

目前醫療機構的體檢項目,主要查的都是空腹項目,餐後項目很少開,業內人士坦言,空腹檢查之後要引到就餐區,等兩個小時把血抽上,這就有很多麻煩。現在看來常規的檢查手段存在漏檢,特別是糖尿病前期漏檢方面肯定存在很大的差距,。

「我也理解餐後血糖,受檢者有時候不理解會很難配合,其實建議大家可以先做糖尿病風險評分,就是通過你的血壓、年齡、性別、家族史,篩查你是否為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有高風險的人不但查空腹血糖,而且查餐後血糖。現在國際上也是這樣,先評分,然後篩查高危人群,然後再查生化檢查,效果非常好。」紀教授也提出設想,準備引進一個自己做的糖耐量實驗,就是拿一個小盒在週日早上自行做空腹血糖,這個空腹血糖不是拿血糖儀測的,而是存在一個小裝置裡面,裝置會提示檢測者再打開小包把糖水喝了,喝完兩小時後再做一個復合後的血糖,然後採血存起來,最後把小片寄給專門檢測的機構。這樣一來,病人可以從超市、收貨機或者網上直接購買裝置自行檢測,不用親自到體檢機構,體檢機構可以設置一個接收的地方,數據分析後再告知患者檢查結果。

及早發現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發生發展,從而避免相關併發症。可以說,糖尿病的可怕不在於其疾病本身,還在於其可能引發的致殘致命併發症,其中糖尿病心臟病凶險非常。在剛剛於第53屆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EASD)上公佈的ACE研究結果顯示,心臟病合併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在按照指南推薦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接受口服降糖藥治療,能夠顯著降低新發糖尿病風險。

「ACE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糖尿病前期干預研究,它提示糖尿病前期人群及早接受積極的生活方式和/(或)藥物干預,能夠有效預防糖尿病,從而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發生風險。」

對於糖尿病防治,生活方式干預是最有效的,「如果你住在一個大家都是很崇尚健康的社區,你的生活方式就會和別人不一樣……你的生活方式能夠克服高血壓、高血脂對身體帶來的危害。因此,紀立農提倡從整個社會角度來改變環境,以減少慢病的發生與發展。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