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11

「荷爾蒙決定一見鍾情,多巴胺決定天長地久,腎上腺決定出不出手。」

這一「多巴胺愛情理論」在網上熱傳,「當兩人相互吸引時,丘腦就開始下令分泌『愛的使者』——多巴胺。」事實上,多巴胺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這麼浪漫,除了愛情和快感,成癮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和多巴胺有關。

多巴胺是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是一種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激發人對異性好感的神經傳導遞質。然而,它在傳遞快感信息的同時,卻也和成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成癮的事物大多會給我們帶來強烈的快感,這也是產生依賴性的基礎。而許多神經科學家認為,多巴胺回路就是腦內負責獎賞和快感的腦回路。儘管成癮的機制目前在醫學界還存在爭議,但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成癮與多巴胺系統的失衡有著密切的關係。

行為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們的決定帶來了良好的效果,大腦會用愉悅感「獎勵」人們並促使人們繼續這樣的行為——在這樣的「獎賞系統」中,執行獎勵的物質,正是多巴胺。

多巴胺屬於單胺類神經遞質,其作用非常複雜,單純將多巴胺和愛情快感劃等號有失偏頗,「多巴胺與快感產生的中間機制,以及多巴胺和某些疾病的成因,這些目前在臨床上都還是假說。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腦邊緣系統多巴胺功能過高,可能與陽性症狀有關,諸如幻覺、妄想等症狀,而前額葉多巴胺功能不足可能與陰性症狀有關。 再比如,帕金森病、抑鬱症等疾病也可能與多巴胺功能不足有關。目前臨床上的抗精神病藥、抗帕金森藥,有些就是作用於多巴胺受體,通過調節患者體內多巴胺的功能, 從而改善疾病的症狀。」

所謂的多巴胺假說,即精神分裂症的陽性症狀是由中樞神經系統中腹側被蓋區與伏隔核以及杏仁核之間(即中腦通路)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的突觸過度活動有關。對此,國外也有研究人員認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丘腦中多巴胺轉運蛋白增加,就會將多巴胺更多地運進細胞,使神經細胞活動過分活躍,導致信息的處理出現紊亂。也正因為這樣患者才會出現幻覺和妄想等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狀。

多巴胺分泌不是個體所能控制的,而是腦內自身合成,因此通過跑步等運動能增加神經遞質分泌,改善情緒,也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事實上,運動所產生的快感或成癮不僅僅和多巴胺有關,運動還能帶來成就感,而這和另一種神經肽類神經遞質——內啡肽有關。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和愛因斯坦醫學院研究人員關於「極限運動」的實驗顯示,冒險愛好者每次追求新的刺激時都會品嚐到比一般人更大的快感,因為他們的大腦中沒有足夠的多巴胺「接收器」來儲藏這些物質。這種瞬間的強刺激促使他們不斷重複同樣的冒險行為或追求新的刺激,以此尋求多巴胺帶來的快感。

而在長跑運動員體能到達某一臨界點時,經常會出現平靜、愉悅、滿足感的情緒。科學家通過觀察發現,這一表現與內啡肽有關。內啡肽被稱為「快樂激素」或者「年輕激素」。相比多巴胺,內啡肽能夠讓人產生成就感,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在內啡肽的激發下,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可以幫助人排遣壓力和不快。而運動能促進內啡肽的分泌,消除了抑鬱或者焦慮等負面情緒。

從心理學的觀點:「多巴胺帶來的快感和內啡肽帶來的成就感,心理學上來講相當於快樂和幸福的定義,快樂是短暫的歡欣愉悅感,而幸福是持久的滿足感。心理學上,幸福感包括了一個人潛能實現後的滿足感,可能實現潛能的過程是蠻艱辛的,體驗各種辛酸苦辣,之後得到的成就和個人價值的體現,這種滿足感更持久。」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