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拉肚子要防脫水,飲食要如何控制

嬰幼兒拉肚子要防脫水,飲食要如何控制 5

夏季是各種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嬰幼兒的身體抵抗力相對較弱,稍不注意就會惹上腹瀉的煩惱。白白胖胖的小寶貝,幾天腹瀉之後變得精神萎靡,體重減輕,愁壞了不少家長。

寶寶腹瀉俗稱「拉肚子」,腹瀉病是指以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消化道綜合徵,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6個月至2歲嬰幼兒發病率高,1歲以內約佔半數,是造成兒童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

寶寶腹瀉了該怎麼餵養呢?家長會覺得寶寶腹瀉,一天拉這麼多次,應該讓寶寶多吃點,這樣才能增加抵抗病原的能力,事實上,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寶寶腹瀉時,減輕胃腸道負擔是重中之重,注重水分補給,防止脫水是關鍵。

餵前乳棄後乳

寶寶腹瀉時,奶餵越多,高蛋白、高脂肪進食越多,胃腸道的消化負擔就越重,腸道得不到休息,不斷地蠕動,這拉肚子就不停歇,腹瀉病程就延長了,那麼寶寶腹瀉時家長應該如何正確餵養寶寶呢?

母乳餵養的寶寶腹瀉餵養——「餵前乳棄後乳」:將一側乳房吸空,吸空的前半程奶稱之「前乳」,前乳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比較多,脂肪和蛋白質比較少,容易消化。後半程的奶,我們稱之為「後乳」,後乳碳水化合物比較少,蛋白質和脂肪比較多,消化不那麼容易,比較耐飢。

具體的方法就是:如果平時吸空一側乳房需要15分鐘,當寶寶吃奶7~8分鐘後,可以換另外一隻乳房哺乳7~8分鐘,然後可以將乳房中剩餘的奶水用吸乳器吸空。(但如果寶寶腹瀉是母乳不耐受或過敏,則需要暫停母乳,暫時腹瀉奶粉或低敏配方奶粉替代。)

人工餵養的寶寶腹瀉餵養——配方奶要稀釋:家長餵養時要把配方奶要沖稀一些,要比平時多加10-20毫升水,稀釋減輕胃腸道負擔。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要換低敏感配方奶粉,乳糖不耐受的寶寶要餵無乳糖或低乳糖的腹瀉奶粉。

一歲以上大寶寶的餵養——儘量少喝或不喝奶:如果已經可以以輔食為主,這時就儘量少喝或不喝奶,飲食要要以素為主,忌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大便開始正常時,可以給寶寶喝母乳前乳或稀釋的配方奶粉、低敏配方或腹瀉配方適應一下,寶寶排便完全正常後恢復原來母乳餵養或配方奶餵養。

防脫水 止瀉食療

寶寶腹瀉時,體內流失大量水分,加上寶貝胃口差進食量減少,非常容易造成體內水、電解質紊亂而引起孩子精神萎靡、嗜睡、煩躁、脫水等表現,所以:腹瀉時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給,防止脫水。

電解質的補充:家長可以給寶寶少量多次地補充口服補液鹽,補充鈉、鉀、氯等離子。

防止脫水:注意水分的少量多次的補給。一次補給過多容易引起寶寶嘔吐加重水分流失。

止瀉食療:胡蘿蔔蘋果煮水:將胡蘿蔔和蘋果放在一起煮水,將煮好的水給寶寶喝,可以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也可以將煮熟的胡蘿蔔和蘋果打成泥,也有同樣的功效。

焦米湯:米洗乾淨晾乾,放入鍋子裡炒至微焦,將焦米放入鍋中放水煮成粥湯。同樣也可以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也可以在把蘋果胡蘿蔔放入焦米中一起煮,焦中帶甜的口味可能寶寶更容易接受)。

腹瀉藥物治療

寶寶腹瀉有哪些常用藥呢?家長應該按醫囑合理給寶寶用藥,用藥時還有些小常識需要家長注意。

腸道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道功能,改善腸道微環境,有助消化與吸收。

止瀉藥:蒙脫石散,保護胃腸道黏膜,蒙脫石散可以包裹細菌和病毒,通過腸道排泄。此藥微甜但是必須要攪拌充分溶解,不然白色粉末沒有充分溶解餵的過程可能會卡在寶寶喉嚨口,孩子容易產生嘔吐。

抗生素:如果大便中白細胞數目增多,提示腸道細菌感染,這時候醫生會建議使用腸道抗生素。家長們請注意:抗生素和腸道益生菌需要分開服用,時間間隔1-2小時,防止抗生素在殺滅致病菌同時也作用於同時服用的益生菌,使得益生菌服用失效。

靜脈輸液:當寶寶出現精神萎靡、嗜睡、煩躁、小便減少,哭時少淚或無淚時,提示寶寶有脫水表現,寶寶同時伴有嘔吐無法口服補充時 ,應該及時靜脈輸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來糾正脫水和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好多家長看到寶寶腹瀉非常焦急,一連拉幾天考驗了家長的極限,家長會要求醫生能否靜脈輸液幫孩子止瀉。其實,靜脈輸液不是為了馬上幫寶寶止瀉的,孩子腹瀉時醫生希望腸道病原通過糞便排泄到體外,馬上止住瀉病原在腸道里複製、增殖、釋放毒素容易造成中毒性休克等嚴重併發症。靜脈輸液主要是為了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只要寶寶能夠少量多次的進食就不用靜脈給藥。

天下父母心,寶寶的成長過程也是父母學習成長的過程,寶寶腹瀉時,按醫囑用藥,家庭護理非常重要,多餵反而會加重胃腸道負擔,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給,防止脫水做起來!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