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影響壽命,控制六指標降低早逝風險

慢性病影響壽命,控制六指標降低早逝風險 7

老齡化是目前社會不得不去正視的問題。年紀大了,慢性病也會越來越多。2015年全球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數中,中國就有822萬多,佔了全球的五分之一。。

2016年上海市民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3.13歲,平均期望壽命首次超過83歲,其中男性80.83歲、女性85.61歲。然而,健康上海2030的建設目標中,把健康期望壽命定在了72歲。為什麼?因為慢性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以及腫瘤。

慢性病增加速度快,一半以上要麼已經得了慢病,要麼處於亞健康狀態。國民現在86%的死亡原因不是別的病,就是慢性病。

以上海為例,高血壓發病率(18歲以上)為28.4%,現患病總人數達600萬。糖尿病發病率(35歲以上)則為17.6%,現患總人數超過350萬。惡性腫瘤現患率則為2.5%,也有35.6萬人。

眼看著慢性病發病率增快,難道就沒有辦法改變嗎?如果能控制好6個指標,就可以大幅降低慢性病導致的死亡。

這6大指標分別是:鍛鍊不足率、吸菸率、血壓、膽固醇、BMI(肥胖)以及空腹血糖。

如果這6個指標都可以得到控制,就可以減少100萬人早死。更為詳細的數據為:降低血壓,減少56.4萬人死亡;降低吸菸率,減少32.6萬;控制體重,減少9.6萬;控制血糖,減少5.7萬;降低總膽固醇,減少5.3萬;增加體育鍛鍊,減少0.8萬。

無煙日剛過不久,從去年3月開始的最嚴禁菸令也起到了一定效果。吸菸不僅會導致肺癌,還會導致白血病等17種癌症。同時,吸菸還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炎、生殖系統疾病、骨質疏鬆、白內障和牙周炎等。數據顯示,每兩個吸菸者中,就有一個會死於吸菸相關疾病。

再以鍛鍊不足為例,體育鍛鍊不僅僅是對控制體重管用,也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有助於降低血糖。現代社會工作繁忙、壓力山大,每天睜開眼就跟打仗一樣。如果每天能抽20分鐘至半小時的時間鍛鍊身體,還可以預防抑鬱。

另外有關血壓、血糖、體重、膽固醇,還不能少提健康飲食。有些東西,我們吃太多;有些東西,吃得又不夠。說了你可能也不信,蔬菜水果以及乳製品的攝入不夠。

相對的,食鹽攝入過量:推薦每天食用7克,實際超過推薦值17%,高血壓就來了。

油脂攝入過量:推薦每天33.8克,實際超過推薦值36%,肥胖又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紅肉類食品也攝入過量,會導致膽固醇升高,膽固醇升高,心腦血管疾病也就接踵而至。

如何控制慢病,讓慢病真正慢下來,這是一個龐大的命題。 「凡事從我做起,我的健康我負責。一起保護好環境,這樣才能把健康的理念融入生活。」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