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噪音可致早產流產,準媽媽須保護胎兒聽力

懷孕期間噪音可致早產流產,準媽媽須保護胎兒聽力 9

很多準媽媽會擔心:噪音對胎兒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首先,我們需要瞭解:懷孕16-19周,胎兒聽力開始形成。此時寶寶能聽到媽媽心臟跳動、血液流動、胃腸蠕動的聲音,也能聽到媽媽溫柔的說話聲和歌聲了。這些聲音都在30分貝左右,就像耳邊的竊竊私語,對胎兒聽力不會產生不良影響。至25孕周左右,胎兒的聽力幾乎與成人相等;至28周時,則對音響刺激已有充分的反應能力。

胎兒聽到的聲音,比外面降低20分貝。胎兒接受的噪音是通過母親腹壁傳播的,腹壁有反射作用,會將外面的聲音降低大約20分貝,外面的大吼大叫傳到胎兒那時,如同在說悄悄話。但如果孕媽咪長期處於強噪音中,媽媽腹壁的保護就很有限了。尤其對於低頻的聲音,幾乎沒有減弱功能,這時,就相當於胎兒的聽覺系統直接同強噪音接觸。

長期高強噪音刺激,影響胎兒大腦發育。寶寶喜歡聽人說話的聲音,反感噪音的干擾。強烈的噪音對胎兒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可能對胎兒的聽覺發育產生不良後果。此外,長期受噪音影響會使孕媽媽內分泌腺體的功能紊亂,引起子宮強烈收縮,可能導致流產、早產。而胎兒內耳如果長期受到高強噪音刺激,會使腦的部分區域受損,嚴重時可能影響大腦的發育。有研究表明,長期處在噪音的環境下,寶寶將來的性格可能會比較煩躁。

那麼準媽咪應該怎樣保護好寶寶的聽力?

1. 保證母體有全面和充足的營養。準媽媽孕期營養不良,可能會使胎兒的腦細胞發育受影響,聽覺反應不靈敏。如果患了維生素B缺乏症,還可能引起進展緩慢的神經性耳聾。
2. 儘量減少接觸噪音,在懷孕期間應該遠離超過標準(85分貝到90分貝)的噪音。要有意識地避開歌舞廳、建築工地等噪音強度大的場所。
3. 使用的胎教音樂也要符合頻率、音強等方面的要求,從而保護胎兒的健康發育。

孕期避開影響寶寶聽力的危險因素有:

蕁麻疹:母體如果被蕁麻疹病毒感染,能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出現先天性蕁麻疹。
性病:如孕婦患了性病,如梅毒或淋病,都會傳給胎兒。
流行性感冒: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的。
接觸有害物質如苯、汽油、甲醛、放射線等。
應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
具體怎麼做?

1. 加強孕前檢查,預防遺傳性耳聾;
新生兒耳聾發生率約1‰~3‰,遺傳性耳聾佔到50%左右,大多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最好孕前或產前能進行耳聾基因攜帶者篩查。
2. 懷孕早期預防感染性疾病,避免對聽覺器官的損害;
懷孕早期,特別是胎兒生長的前12周,是聽覺器官發育的關鍵期,也是保護聽覺的關鍵期。
3. 孕期安全用藥,避免藥物性耳聾;
抗生素儘量少服,耳毒性藥物(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水楊酸製劑、奎寧、抗腫瘤藥物等),保胎中藥及接受某些醫學檢查(如同位素檢查和腹部放射性輻射)等。
4. 加強孕期健康管理,保證身心健康。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