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發現乳腺癌幾率上升,專家解讀妊娠期乳腺癌疑惑

懷孕發現乳腺癌幾率上升,專家解讀妊娠期乳腺癌疑惑 9

問:首次懷孕早可減少乳腺癌患病幾率?生育二孩會降低乳腺癌風險?

答:生育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由於學習、就業和工作壓力的增大,全世界女性的生育年齡都在不斷推遲。但如果第一胎的生育年齡小於20歲,可以減少大約50%患乳腺癌的幾率,25-30歲首次生育仍有保護作用,30-34歲之間首次生育與未生育者相同,35歲以後首次生育則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乳腺癌的分類從激素受體的角度可以分為「激素受體陽性型」和「激素受體陰性型」。年輕時早期生育可以減少患「激素受體陽性型」乳腺癌的風險,但不能減少患「激素受體陰性型」乳腺癌的風險。但如果母親哺乳的話,則可以減少患各類乳腺癌的風險,無論是「激素受體陽性型」,還是「激素受體陰性型」。所以,我們應該大力提倡母乳喂養。雖然母乳喂養很辛苦,但哺育寶寶可以減少乳腺癌的發生,這也是孩子給媽媽最好的禮物!

在挪威曾經做過一個面向170萬女性(20-74歲)的大型調查,其中有23890例的乳腺癌患者,曾生育過1-5次。這個調查發現多胎生育可降低患乳腺癌風險,每多生一次可降低10%~13%的風險。目前國內已經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生育二寶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哦!

問:妊娠、哺乳期發現乳腺腫塊等異常怎麼辦?

答:千萬不可以大意。隨著現代女性生育年齡的推遲,妊娠期發現乳腺癌的幾率正在逐年上升。妊娠乳腺癌是指在妊娠期或者產後1年內確診的乳腺癌。懷孕期間乳房會經歷一次再次發育的過程,為生育、哺乳做準備,整個乳房會變得腫脹,這時發生乳腺癌非常容易延誤診斷。妊娠期乳腺癌的治療又與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密切相關,因此治療起來比較棘手。

建議女性在做產檢時同時進行乳房的檢查,包括乳腺彩超檢查。孕期、哺乳期如果發現乳房腫塊或者出現乳頭溢血等情況千萬別忽視,需要到正規的醫院接受相關檢查,排除乳腺癌的可能。

問:乳腺癌患者還可以懷孕嗎?

答:在我國,≦35歲的育齡期乳腺癌患者的比例高於西方國家。在這部分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在診斷乳腺癌之前尚未生育,或者在治療後仍有生育二孩的需求。然而,乳腺癌的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等會對患者的卵巢功能有比較大的影響,部分患者可能治療後會失去生育能力。所以如果患者確診乳腺癌之後有生育計劃的話,一定要和主診醫生溝通,在化療、內分泌治療之前,採用保護卵巢的方法,也可以求助於輔助生殖技術,提前取卵凍存。

問:懷孕會導致乳腺癌的復發和轉移嗎?乳腺癌患者在完成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之後可以懷孕嗎?

答:生育是女性的本能,但由於害怕懷孕會促使乳腺癌復發,很多患者在生育與生存之間痛苦掙扎。國外臨床研究的META分析結果告訴我們,乳腺癌患者在綜合治療完成以後去生育的話不僅不會導致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還可以改善總的生存。這是孩子帶給母親的福音!

國外指南建議乳腺癌患者在完成綜合治療2-3年以後再嘗試懷孕。為保障乳腺癌患者自身與胎兒的安全,應在內分泌治療停止3個月到半年以上,度過藥物的洗脫期才能選擇妊娠。最好在月經規律、各項身體機能良好的基礎上,和主診醫生充分溝通,選擇最佳的受孕時間。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