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選好移動儲存設備-隨身碟

教你選好移動儲存設備-隨身碟 7

趣編身邊一位朋友遇到了這樣的困惑:他希望給家裡買一個隨身碟,專門存放影片插在電視機里,父親母親空閒時間可以隨時觀看。他說自己買了一個16G 隨身碟,但複製影片到隨身碟上卻發現要半小時有多!就問趣編到底為何,是不是買到了爛隨身碟?如果不是趣編遇到這件事,趣編還真不相信到現在還有年輕人不知道USB2.0和USB3.0是何物。在給朋友解惑之餘也希望藉此機會向大家科普隨身儲存相關知識——到底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隨身儲存介質?

雖然說不懂得什麼是USB 2.0和3.0很不應該,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數碼愛好者那樣任何科技產品技術都能第一時間了解(尤其像每天工作都是出外洽談的人們),所以趣編就先告訴大家,USB 3.0的接口是藍色的,就好讓大家都明白有個藍色標誌的USB口就是新時代產物。

知道USB 3.0有多重要麼?重要程度就是你購買的USB 3.0接口的隨身儲存設備,當接入到帶有USB 3.0的電腦上時,就可以獲得幾倍於USB2.0的速度。如下圖,就拿Sandisk OTG 64G 隨身碟來說,同一個文件USB 2.0接口寫入只有16.9MBps,然而到了USB 3.0接口就有49.8MBps,可以速度差距多麼明顯。如果你沒有時間觀念,認為複製文件多久都沒關係的話就當趣編什麼都沒說。

USB 2.0接口的傳輸速度

可是,買到了一款USB 3.0接口的隨身碟並非就能好好享受。你還要確認自己的電腦知否支持USB 3.0藍色接口,兩者相配方可達到可觀的速度。就像趣編朋友的老爺機,還好不是初代USB接口,否則複製影片估計得好幾個小時。在這裡趣編還要給大家提個醒,原生Windows 7系統並不支持USB 3.0,必須安裝驅動程序。Windows 8/8.1/10均可原生支持。

USB 3.0接口的傳輸速度

可能不少朋友會想,自己平時數碼產品又多,各種接口的存儲卡或USB口不一致如果又要買SD卡,又要買Micro SD卡,又要買日常使用的隨身碟,得多累啊。那麼趣編就推薦一種比較輕鬆的方法,那就是組合法。意思就是用大包小的方式,一層套一層來使用。比如我的普通數位相機使用的是Micro SD卡,那就買一張速度夠用的,然後配SD卡套,再配一個USB讀卡器,這樣的話一個體積的東西就能充當三種用途。
但是同樣也要注意一點,假如你的SD卡和Micro SD卡都是高速卡的話,就不要讓讀卡器成為瓶頸。趣編手上的這款讀卡器算是上一代產物,用了好幾年,其實是嚴重制約了SD卡的速度,只不過一般使用的使用存放的文件容量都不大,通過古老讀卡器複製到電腦最快20MBps。所以趣編建議大家購買讀卡器至少都要支持USB 3.0。

基本上現在一般購買隨身儲存設備(拋開移動SSD不說),只要是支持USB 3.0的設備基本上按照價格往高的走勢就是速度越優的指標,主控從低端往高端走。所以在購買的時候,同等容量且同樣支持USB 3.0的兩款隨身碟,我們就根據自己需求來買價格適合的就可以了,畢竟所有商品都符合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另外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人問容量差不多的移動型SSD跟極速隨身碟為何會在小而雜的文件傳輸的時候存在差距?

好幾年前我們還在使用的機械硬碟(HDD)由於是機械運動的方式進行存儲工作,而高速隨身碟和SSD就是電子存儲器,光電的速度超過機械運動的速度,所以他們之間速度比較就是天淵之別了。而現在,在SSD和高速隨身碟之間做比較,為何高速隨身碟寫入大量的小文件(幾KB或幾十KB)會比SSD慢很多很多倍?理由就是隨身碟的體積,發熱或顆粒等因素造成它的寫入延遲非常高。而SSD雖然體積上略大,但它有實體內存做緩存,通道夠多顆粒又好,自然它在大量寫入小文件的時候速度強很多。如果說得太複雜的話大家也可以理解為隨身碟使用單核單線程的方式做傳輸,SSD類比的話就是多核多線程。

所以,其實趣編是想說明,隨身碟僅僅是方便大家帶在身上,便攜性的優勢夠強,在連續讀寫方面甚至不亞於SSD,非常適合用於類似好幾十GB的電視劇集的數據複製。但假如說你平時是比較習慣備份電腦內零碎文檔的話,便攜性SSD就是你的至佳選擇。兩者是各有用途,各有優勢特徵。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