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應對難民危機的三大主義

歐洲應對難民危機的三大主義 9

過去十年,歐洲頻遭危機。歐債危機、烏克蘭危機、難民危機、英國脫歐等重大事件,將歐洲拋入了湍急的歷史漩渦。這些事件中的每一件,都對歐洲產生了深遠影響。但要論對歐洲民眾日常生活影響最深遠的,還首推難民危機。

難民危機是2015年夏秋之際爆發的。從2015年5月起,跨入歐盟邊境的「非常規移民」人數連月創新高,7月份即有近11萬人湧入,3倍於去年同期。2015年全年,前往歐盟28國以及挪威、瑞士申請庇護的人數高達130萬,兩倍於蘇東巨變時的歷史峰值。如果說歐債危機還只是揭示了歐洲政治經濟方面的問題,那麼難民危機則牽動了歐洲社會最敏感的神經。大量「異質移民」進入歐洲社會,對本非以移民立國的歐洲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歐洲對難民危機的反應倉促而紛亂:既有歡迎難民的,也有反對的;既有強調人權的,也有強調社會秩序的;既有主張歐盟主導的,也有主張成員國權力的。東歐與西歐的分歧、精英與民眾的裂痕、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在冷戰後從未如此清楚地擺在眾人面前。難民危機猶如一道閃電,撕開了歐洲看似平靜的表面,露出了底下洶湧的波濤。

歐洲對難民危機的反應即便再紛亂,也是建立在過去就有的、長期存在的政治哲學的基礎之上,並非全無規律可循。直到今天,歐洲對待難民乃至更廣義上移民問題的態度,都受到三大主義的影響。這三大主義是:自由主義、世界主義和威權主義。其中,自由主義認為應該保障難民的權利,但也不反對邊界管理;世界主義一味強調難民的權利;而威權主義則一味強調保護邊界。

先說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是西方近代以來佔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是發展時間最久的學說體系之一。其精髓有兩點。一是個人主義——強調人自身的價值和尊嚴,認為任何人都應該享有某些基本權利。二是法治。自由主義將世界分了三個層次,最核心的層次是「自己」,稍外圍的層次是用來支撐保護核心層的「法律規範」,最外圍的層次則是可有可無的信仰、體制等其他東西。自由主義者認為,社會是個人聯合體,而不是什麼有機的整體;維繫人和人關係的就靠法律規範。

由此不難推知,在難民問題上,自由主義有些基本立場。一是難民應享有基本權利,二是難民應遵守法律制度。但自由主義的這兩個基本立場往往不能解決所有的現實問題:

第一,自由主義者通常認可「公民權」,但不是所有的自由主義者都認可「人權」。「人權」超越特定法律,不受特定時代、地點與環境制約,而「公民權」則需入籍才能享有。難民是否應該享有包含養老金、就業保險、投票等的公民權?難民的人權界限應該在哪裡?自由主義者無法很好地回答上述問題。

第二,自由主義解決社會分歧的辦法只有「法律」一途,而沒有「情感」、「紐帶」、「責任」這些社群主義者看重的東西。在這樣的社會中,如果大家都接受自由主義的價值觀,都尊崇個人主義並都遵守法律,那麼大家就能相安無事。但很多難民本身並沒有自由主義的價值觀,這導致難民和本土居民之間的分歧不可能通過既有的溝通、協商、裁判渠道得到解決。

因此,在難民潮的早期階段,自由主義國家通常相對積極地接收難民;但時間一長就會出現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為了在積極接收難民和避免出現社會問題之間取得平衡,自由主義國家的通常做法是把難民問題「安全化」、「技術化」,通過加強邊境管控、收緊難民政策來減少難民數量,並對難民進行集中管理。

德國是採取自由主義立場的典型。德國總理默克爾主導的難民政策包含了三大部分,一是國內吸納難民(即所謂的「歡迎政策」);二是與歐盟及歐盟之外的國家分擔難民負擔;三是加強邊境管控以及篩選「合適」的難民。這也已成為歐盟應對難民危機的主要思路。

再說世界主義

世界主義其實是一種激進的、無視地域限制的自由主義,它認為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應該享有同樣的人權保護。換句話說,世界主義的主要特點,就是把個人主義和普遍主義結合在一起,比自由主義者往前進了一步。

在歐洲的難民危機中,聯合國以及紅十字會、「人權觀察」、」大赦國際」等非政府組織是「世界主義」最重要的踐行者。它們經常批評歐盟以及歐洲各國政府,呼籲給予難民最人道的、最充分的救助。歐洲民眾同樣也有非常深的世界主義情結。2015年9月2日,一名土耳其警員在海灘上抱起一名兩歲敘利亞難民男童屍體,這震撼人心的一幕在社交網絡上瘋傳。在小難民伏屍海灘事件發生後,不少歐洲人表示「歡迎難民來家住」。有冰島女作家在「臉書」網站上發起「敘利亞在呼喚」的倡議,24小時內便獲1.3萬冰島人支持(冰島一共才30萬人口)。至於歡迎難民的遊行、網上流行的請願信和呼籲信、參加幫助難民的志願活動,更是隨處見於報端、不計其數。

但總的說來,世界主義雖然在難民危機中綻放光芒,但有力不從心之感。芬蘭總理西皮萊聲稱將住宅供難民居住後不到半年後便改了主意。德國、奧地利、瑞典、丹麥等國在完全向難民敞開大門不到一個月後即收緊難民政策。但是,

世界主義最重要的作用在於為歐洲限定了「道德底線」。德國極右政黨德國選擇黨黨魁佩特裡曾表示聯邦警察在緊急狀況下可以「合法地」對難民開槍,引起輿論譴責。此外,歧視難民也不被允許。英國威爾士首府加的夫的一家收容中心一度規定,難民必須佩戴彩色手環才能領取免費餐食,這引起了輿論反對,導致議員介入干涉。

最後說威權主義

威權主義則是對自由主義最強有力的反擊,是難民危機中躥升最快、與民粹主義結合最緊密的思潮。威權主義不喜歡難民,將難民拒斥在邊界之外,即便進入了邊界之內也不予承認。

與自由主義相比,威權主義不重視個人,更不考慮個人權利,但十分看重集體的「邊界」。自由主義在民眾中間所造成的普遍的不安全感,正是威權主義的土壤。2016年新年「科隆難民性侵案」後,德國、瑞典、芬蘭等地都出現了報復難民的青年幫派,成群結隊巡邏,自稱要保衛社區安全。在2015年12月上旬法國地方選舉中,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憑藉反移民政策贏得史無前例的大勝,成為得票最高的政黨,贏得全部13的大區中的6個。16%的「國民陣線」支持者表示自己是在巴黎11•13恐怖襲擊後改變了立場。

東歐國家對難民的「威權主義」態度比較突出。斯洛伐克總理菲喬表示,斯洛伐克公民的安全「比移民的權利更重要」。維謝格拉德集團四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不但都反對歐盟攤派難民,還都直言願意接收基督教徒,但不願意接收穆斯林。匈牙利在2015年9月生效的新移民法允許匈牙利政府在匈塞邊境駐軍以及入室搜查非法人口。在西歐、北歐等國家,雖然「威權主義」不是主流,但也不容忽視。一些媒體和政客將移民塑造成來「搶福利」的人和潛在恐怖分子;不少政府施行了嚴格控制和遣返難民的政策;反移民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更是成群興起。

上文介紹了歐洲難民危機背後的三大主義——自由主義、世界主義和威權主義。這三大主義在哲學上並沒有高下之分,但在實踐中卻會導致大相逕庭的結果。通常,理想主義者認為世界主義是歐洲應該追求的目標,而現實主義者卻認為威權主義應該成為首選。歐洲內部的論戰已經傳入中國,引發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交鋒。當前,自由主義雖已主導歐洲難民政策,但並未取得一統天下的權威地位,將持續受到來自世界主義以及尤其是威權主義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在難民乃至移民問題上時常表現出相互掣肘、政出不行、混亂無序,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