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有毒?難消化?會致癌?會變木乃伊?這些年你誤會它了

泡麵有毒?難消化?會致癌?會變木乃伊?這些年你誤會它了 7

泡麵是很多個夜晚的補充食糧。然而,自從泡麵貼上了 「垃圾食品」的標籤後,似乎已漸行漸遠。

泡麵=垃圾食品?

一碗泡麵解毒32小時?

一包泡麵竟有25種添加劑?

泡麵致癌?

到底泡麵「有罪」是聳人聽聞還是欲加之罪。

泡麵消化32小時

事情原由:美國科學家通過膠囊內鏡的方式拍攝了「加工食品」與「無添加物食品」被吃進肚子裡的情況對比,結果發現手工拉麵在32小時後已經完全被消化,泡麵則仍保有殘餘、尚未完全消化。

這個實驗初衷本為觀察食品消化過程的實驗,後來被錯誤解讀為泡麵不好消化,有害健康。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發展,最後演變為「泡麵32小時不消化」的謠言。

泡麵主要成分是小麥粉、精煉棕櫚油、澱粉、鹽和一些食品添加劑,主要的營養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有科學實驗研究表明,不同的加工方式、不同種類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均不一樣,一般情況下,2小時就會被「消化」。

25種添加劑有害?

其實大眾最關心的就是泡麵中食品添加劑的問題,「是不是其中加了什麼不該有的」。

按國家標準的要求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是: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不應降低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在達到預期目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所以我國的食品添加劑怎麼添加,添加什麼,用量限值都是有規定的,而且是有法律條款限制的!

只要是正規的、經過安全審核的廠家生產的泡麵,其中的食品添加劑都在安全範圍內,在正常食用量內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更不存在有毒有害一說,除非你買的是黑心商販做的「假麵」。

另外,泡麵麵餅沒必要添加防腐劑。 食品添加防腐劑是為了抑制細菌、黴菌等微生物生長。而泡麵的面塊經高溫油炸後,絕大多數微生物已被殺滅,且其水分含量很低,無法滿足黴菌生長的條件。至於調料包,則一般經高溫、紫外線等方式滅菌,密封保存的情況下,也不會輕易變質。

泡麵致癌?

澱粉類食品在高溫(>120℃)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在體外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證實其的確是一種致癌物,但目前沒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學證據可證明人類某種腫瘤的產生與由食物中攝取的丙烯酰胺有明顯的相關性。

前些日子WHO和中國食藥總局發佈的致癌物中,丙烯酰胺在二類致癌物中(二類致癌物是指導致人類癌症的證據不明確)。

相關實驗表明,我國生產的泡麵中丙烯酰胺檢測值大約在0.5~2.89μg/g;其實相較於薯片、油餅來講還是偏低的。對於丙烯酰胺的安全值,國際上目前還尚未有相應的標準。

新澤西食品專家從人體每日膳食中0.1mg/kg 體重的丙稀酰胺攝入量中沒有觀察到不利的影響,從而推測人們食用油炸食品致癌的風險極小。WHO食品安全的相關官員也認為人體攝入的丙烯酰胺尚不足以對人體有害。照這個計算,泡麵中的丙烯酰胺量還是很安全的。

製作泡麵的棕櫚油安全嗎?

棕櫚油是一種飽和度較高的油脂。通過交叉實驗發現,棕櫚油和橄欖油對人體血脂的影響沒有差異,換句話說,一定程度上棕櫚油和橄欖油對人體血脂的調節作用是相同的,國外的很多研究數據也與實驗結果相同。

棕櫚油符合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是一種安全的食用油脂。

總的來說泡麵是安全食品,那泡麵是營養食品嗎?不是。

泡麵是高熱量的食品,膳食纖維含量低,蛋白質含量較低,脂肪含量較高(推薦每日脂肪攝入25-30g),而且鹽含量較高(推薦每日鹽攝入<6g)大家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口味變得越來越重啊!

單一吃泡麵作為一餐食物的話,需要額外補充其他新鮮天然的食物。

泡麵推薦泡法

1.儘可能去掉麵餅裡的油,用熱水焯一下麵餅,去掉一些油脂or選擇非油炸泡麵

2.加100-150g蔬菜,補充維生素的不足;打個雞蛋or加點瘦肉,彌補泡麵中蛋白質不足

3.調料包少放一些,主要減少鹽的攝入

4.火腿腸最好是免了,畢竟火腿也是含鹽較高的

即便這樣吃,也仍不推薦泡麵取代一日三餐,尤其是對於本身存在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