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有自我意識嗎?

我們叫狗狗的名字時,它意識到這個名字是在叫它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狗狗都知道它們是誰,並且通過嗅覺認識這個世界。

心理學家是通過研究人的意識和行為來探究心理科學的,他們有一個很成熟又精準的方式來測試人的自我意識。研究人員會在孩子睡覺或者無意識時,在他額頭上貼一個標記,研究者會讓孩子通過鏡子看自己,如果他下意識去觸摸在鏡子裡看到的標記,就說明他就通過了測試。觸摸標誌這個動作,表明孩子意識到「鏡子裡的這個人是我。」

三歲以上的大多數孩子都能通過測試,據實驗表明,亞洲象,海豚,黑猩猩和喜鵲也都有類似反應。但是狗狗在這項測試中失敗了,它們對著鏡子只是過去聞聞,或者在鏡子旁小便,對於標記完全無視,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沒有自我意識。作為一位研究動物行為的學者羅伯特教授認為鏡子測試不是用來測試狗狗自我意識的恰當工具。

他們所研究的主要方式是什麼?他回答,「不是通過視覺,它們是用嗅覺去感知一切事物。」所以羅伯特教授通過其他測試實驗來研究自我意識。

 

狗狗去聞東西就像在孩子在生活中問為什麼。嗅覺告訴狗狗,當環境發生變化,氣味會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到了新環境會花上一點時間來聞聞其他動物的地盤。然而,狗狗本身的氣味不提供新的信息,如果一隻狗狗意識到這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有它的氣味,就不會聞來聞去。

為了測試,羅伯特教授用四隻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的狗狗做實驗,讓它們都待在相同的戶外空間裡,大部分時間生活在一起。為測試做好準備,給每隻狗狗在尿尿時準備墊子,從它們的尿墊中吸取尿液樣本,他把每一份樣本放在單獨的容器裡,密封保存所以尿液的氣味會保持新鮮。

他隨機的放置了五個集裝箱在空地上。四個集裝箱被放了有尿液的墊子,第五個放了一個乾淨的海綿墊子,作為控制中心。打開集裝箱後,羅伯特教授先讓一隻狗狗進入,發現它先花一些時間挨個去聞,之後進入了有自己味道的箱內,同樣他也讓另外三隻參與實驗的狗狗做了重複動作,再讓四隻狗狗在同一時間進入。對於每一個新測試,他用新集裝箱取代了有自己味道的舊的使用。

經他觀察,每隻狗狗聞自己的小便時間非常少。小動物們經常會忽視到自己的容器,這意味著它們瞭解哪個是自己的,它們通過了氣味測試。如果它們意識到這氣味是自己的,然後在某種程度上讓其他同伴知道這塊領域是我的。如果狗狗理解了概念中的「我」,那就是它們自我意識的表現。

羅伯特教授並不是第一個嘗試通過氣味測試狗狗的自我意識的學者。科羅拉多大學動物行為學者馬克•貝科夫也做過類似實驗。他在1995年到2000年期間用自己的狗Jethro進行這些測試。在冬天下雪時,貝剋夫教授會撿起雪地裡Jethro或其他狗尿尿後的淋到的那捧雪,再沿著小路將帶有尿液的雪撒在沿途,他將記錄下來Jethro會用多長時間來聞這些帶有尿跡的雪,他回憶時表示,周圍的人覺得他非常奇怪。

就像羅伯特教授實驗的那些狗狗一樣,Jethro只用了很少的時間,甚至幾乎沒花時間去聞自己的小便。而這種行為表示它是具有自我意識的,貝科夫教授猶豫地說,這意味著他的狗狗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自我意識。例如,他不確定他的狗狗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名為Jethro的生物。狗狗有更深的自我意識嗎?其實答案還不確定。

羅伯特教授瞭解到貝科夫的研究,他既驚訝又高興地發現,兩人在世界的不同地區都認為狗狗的自我意識研究是通過使用嗅覺而不是視覺測試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動物測試,行為學家幾乎都是使用相同的方法,視覺測試並不適用於每一個生命體,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體驗世界的方式。自我意識的測試不僅僅是滿足人們對動物的好奇心,如果科學家發現狗和其他動物是自我意識,那麼法律將對那些動物採取更多的保護,甚至是有相應的法律權利。

ps: 羅伯特教授的研究發表在2015年11月的《動物行為與進化》上。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