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顧失智症患者 住家環境要簡化

家中如有失智症患者,適度改變居家環境,可讓患者生活得更安全、安心。且看哪些是基本的建議?

家是心所屬的地方。然而,許多失智症患者由於受到病情影響,每一天醒來,猶如身處在陌生的環境:昨日對家的熟悉感,隨著新的一天到來,已被陌生與不安取代。

從放置在抽屜裡的用具到鏡子裡無法認出自己的樣子……都似乎對患者造成困擾。對住家環境的陌生感,會讓患者處在家中也是個大挑戰,在一些情況下,甚至會變得危險。

美國的研究顯示,超過65歲的人士,因廚房火患而死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2.5倍。因此,失智症患者的看護者和家屬,有必要儘可能打造安全的住家環境,以避免不幸的事故發生 。

新加坡失智症協會中心經理鐘盈盈說,每名患者的病情程度和所需要的幫忙各異,因此住家改善必須以適合個人需求而定。

以下是基本的建議:

1)簡化環境:

首先要做的是查看住家是否有任何方式能儘量簡化環境,因為隨著病情惡化,患者越來越困難處理環境信息,就連最常見的家具擺設也可能讓患者感到非常混淆。

建議清理不必要的物件,製造更多開放空間,如通往廚房和浴室的走廊,應該不要有任何擺設或雜物等障礙物。

儘量別擺放地毯,以防跌倒。

2)標出「危險區」:

把門關上,避免讓患者進入「危險區」,但儘量不要讓患者明顯看到門或鎖,以免他們有「被困住」或「被鎖住」的感覺。

「當患者意識到自己被『鎖』起來時,他們會容易感到煩躁甚至有攻擊行為。」

建議用照片或簾子將門掩蓋起來,別讓患者看到門,而聯想到這是可以進出的管道。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