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冠心病、慢性疼痛都屬身心症

糖尿病、冠心病、慢性疼痛都屬身心症 11

身心症是什麼

所謂身心症,是指在具有軀體疾病的基礎上,心理社會因素也在該疾病的發生、發展、加重和緩解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最早的經典身心症主要有精神分析家Franz Alexander提出的原發性高血壓、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支氣管哮喘、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不僅要關注「病」,更要關注「人」,即加強會診-聯絡精神醫學迫在眉睫。目前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會診聯絡精神醫學在綜合醫院的疾病治療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縮短平均住院天數,降低醫療費用,並且有利於預防疾病復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望聞問切」讀懂人心

在很多人眼裡,精神科醫生似乎有「讀心術」,通過聊天就能找到患者心理問題的癥結。其實,心理科就診看似是醫生與患者的一次簡單的交流,然而專業的心理醫師會通過「望—聞—問—切」全面瞭解患者的病情。

心理醫生究竟怎麼讀懂人心?駱豔麗說,望——五官動作。心理疾病常常情緒外顯於表情。焦慮症患者長期緊張擔心害怕各種事情,故常見眉頭緊皺,嚴重者眉間呈Ω形。社交焦慮者拒絕直視他人,眼神閃躲。抑鬱者因思維缺乏、情緒低落,故常見雙眼無神、缺乏眼神交流、不苟言笑。不同疾病者動作行為亦不盡相同。坐立不安者常見於焦慮,眼光易被外界事物吸引者常見於躁狂,動作少而遲緩者常見於抑鬱,動作怪異者常見於精神分裂症。

聞——語速語量。問診固然是瞭解病情最重要方式,關注其言語方式亦是協助診斷之法。焦慮症患者擔心之事甚多,故常多次反覆表達心中憂慮之事或軀體不適之處,且事無鉅細,語量多語速快。抑鬱症患者思維貧乏,語量少,語速慢,常發嘆息聲,言語交流回答前常有停頓。躁狂患者因存在思維奔逸,即大量想法湧入大腦,來不及表達,其語速之快遠超焦慮者。另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表現為語句無連貫性等。

問——舊病舊時。心理醫生與患者交流時不僅需要瞭解患者發病過程,同時要進行精神系統檢查,包括一般情況、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和行為、智力、自知力等。其中情感為輕重症心理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情緒低落見於抑鬱者,緊張擔心見於焦慮者,情緒高漲異於常人見於躁狂者。

問診需強調舊病及舊時,舊病指患者是否合併軀體疾病,臨床上考慮用藥,藥物相互作用是其依據之一,抗抑鬱藥物與其他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導致藥物的血藥濃度發生改變,如有些藥物可引起血凝度升高,服用抗凝藥物者不可服用。舊時,是指患者過去的生活及情感經歷。與內外科不同,心理科更關注患者的過往經歷,也許是童年的受虐經歷,也許是家庭的極端教育方式,也許是生活工作中的受挫,都有可能導致不良情緒的爆發。瞭解患者發病的根源有助於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切——心理評估。非器質性病因的心理疾病常常無法通過血液、影像學等檢查發現「端倪」,心理科的切診需借助工具——心理評估量表,瞭解其情緒特點、性格特徵、過往經歷等。網絡上常有各式各樣的「心理測驗」,然而大部分並沒有科學依據。心理評估量表的測試方式均有規定的使用方法,需要專業人員指導進行測試,因此切勿盲目相信網絡上的人格測試、焦慮抑鬱測試等,若懷疑自己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應及時就診,通過專業的判斷診斷,儘早治療,大部分心理問題均可得到緩解。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