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治癒?其實那只是「蜜月期」

糖尿病能治癒?其實那只是「蜜月期」 9

在門診的時候經常有病人會問我「糖尿病能根治嗎?」我也很希望答案是肯定啊!可惜,每次我給出的答覆都是「不能」!「可是人家網上說有可以根治的藥啊!」有病人會給我引經據典一下。呵呵,這時候我就會想起當年遇到的一位病人,第一次診斷為糖尿病後,她消失了三個月,後來重新來看門診的時候,向我哭訴聽了網上說可以根治的話,花了3000大洋買了藥,結果原來是交了學費,最後還是乖乖回來重新檢查規範吃藥。

所以,下次再有人告訴你說「老鐵!我這有個神藥可以根治糖尿病哦!」千萬記得這句話「糖尿病是沒法根治噠!」這可以幫廣大糖友省下好多智商稅哦!

那麼,得了糖尿病,真的要那麼悲催地終身吃藥嗎?天空飄過5個字——「那倒不一定!」

曾經給多個空腹血糖達到15mmol/L以上的初發糖尿病糖友進行了住院胰島素治療,在他們的血糖穩步下降後慢慢地減少胰島素用量,最後胰島素停藥,也沒有再使用口服藥,完全進入了「不吃藥,不打針,照樣能治糖尿病」的傳說階段!

這是什麼階段呢?不要迷信啊,其實,這就是——糖尿病的「蜜月期」:它是指有部分的糖尿病早期患者在接受了合理的治療後,血糖恢復正常,就可以擁有一段不用打針吃藥而血糖照樣正常的美好時光。這段時光對於糖友來說就像「新婚蜜月」一樣甜蜜,故臨床上稱之為糖尿病「蜜月期」。這段時間,短則數月,長則數年。

不過,別想得那麼美,不是每個人都有蜜月期。為什麼有些人會進入蜜月期呢?如果糖尿病發現及時,胰腺受損小,早期通過胰島素進行胰腺保護,讓它得到充足的休息,休養生息以後,通過人體的自癒能力,讓它能基本恢復到正常狀態下,那麼恢復正常功能的這段時間,就是蜜月期。如果你正好成為了那個「lucky one」,那麼就好好聽醫生的話, 仔細謀劃,努力延長你的蜜月期吧!

如何延長「蜜月期」?

研究發現,「蜜月期」的出現和延長,與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胰島素分泌功能的極大改善,胰島素第1相分泌的恢復等因素,使餐後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有密切關係。無論採用何種方法,只有將各個時段的血糖都控制在正常水平,才能消除高血糖毒性,才有可能促使胰島素第1相分泌的恢復,延長「蜜月期」。

1、飲食、運動是基礎治療

這對任何類型糖尿病都是有效的。誘導「蜜月期」的時間不會太長,一般為2~3周。因此,患者要下定決心,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全力配合。飲食控制要更嚴格一些,運動鍛鍊要更規範一些。堅持餐後1小時開始運動。體力差者可散步:每分鐘100步,運動30分鐘;體力較好者可慢跑:每分鐘110步,20分鐘;年輕沒有併發症者可以小跑:每分鐘120步,10分鐘。三者的運動量均為一個運動單元,都可消耗熱量80~100千卡,降低血糖1.0~2.0mmo1/L。要記住,管住嘴,邁開腿,永遠是最有效的降糖辦法!

2、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

胰島素的早期應用是誘導「蜜月期」的重要策略,時間要早,劑量要大,注射次數要多,血糖檢測每天至少在4次以上,要保證餐後血糖都在正常範圍,因而最好能住院治療,採用胰島素泵或胰島素4次以上強化治療。

3、聯合口服降糖藥

在胰島素強化治療的基礎上,對肥胖者可聯用二甲雙胍,餐後血糖高者可聯用α-糖苷酶抑制劑。均可以起到減少胰島素劑量,降低機體氧化應激反應,改善代謝狀態,更有效控制體重及血糖、血脂。

進入了「蜜月期」,也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了,畢竟我們的糖友的胰腺比正常人更為嬌弱,需要更密切的監測和呵護。所以平時定期多監測指尖毛細血糖(每1-2週一次,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都有必要),定期查靜脈血糖、血脂、糖化血紅蛋白(至少每3個月一次),可以早期發現血糖升高的趨勢,及時調整生活習慣,儘早干預,避免糖尿病引起的慢性併發症。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不幸得了糖尿病,不要太焦慮,因為你還是有機會進入「不打針,不吃藥,血糖照樣能平穩」的「蜜月期」。不過,得了糖尿病,就有如達摩克里斯腦門上那把劍,需要時時警鐘長鳴、每日三省吾身(管住嘴了嗎?邁開腿了嗎?照醫生的話做了嗎?),這樣才能防止它下次捲土重來!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