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不是病?忍痛不可取,小心掩蓋婦科疾病

經痛不是病?忍痛不可取,小心掩蓋婦科疾病 7

對於成年女性來說, 「大姨媽」每個月都會如期而至,女性在行經期間出現輕微腹痛,小腹下墜等不適,屬於正常現象,若腹痛劇烈不能忍受,影響工作學習生活,則為經痛。有些人認為經痛是女性正常生理現象,飲食起居注意不受涼即可,有些人認為經期腹痛劇,吃點止痛藥就能緩解,不必去醫院就診,孰不知,行經期間的腹痛可能是一些婦產科疾患的臨床表現,不予重視或檢查,會耽誤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以下是婦產科診室遇到的疑似經痛的病例。

 

病例一:小艾是一名大學生,此次來月經,感覺經量較前減少,顏色偏黑,腹痛劇烈難忍,在其男友陪同下看婦產科急診。詢問病史,小艾因為治療痤瘡,目前在服用避孕藥,她認為這次月經雖然不正常,但不會有懷孕可能。急診醫生要求化驗小便排除懷孕可能,她表示質疑,無奈腹痛使她腰都直不起來,最後小便化驗陽性,顯示懷孕,B超結果是子宮外孕,腹腔內出血可能,需要急診手術,小艾流下痛苦的淚水。

分析:婦產科急診經常遇到經痛的患者,但多數人表示不願意化驗小便排除懷孕可能,給醫生造成誤診甚至漏診。對於月經量異常,伴腹痛明顯的人,需通過尿檢排除不正常的妊娠可能,否則會造成延誤病情治療,甚至導致患者有生命危險。

病例二:英女士,46歲,家政服務業,近兩年自覺月經量明顯增多,伴血塊,且每次來月經覺腹痛難忍,伴腰痛明顯,她的同事朋友說快到更年期,月經不調了,正常的,忍忍就斷經了,再加平時英女士身體狀況較好,她也未在意。

後來英女士的女兒見媽媽來月經時總是精神不振,表情痛苦。堅持陪媽媽至醫院就診,查B超結果提示為子宮肌腺症,子宮增大像懷孕2個月大小,子宮的後壁肌層回聲增粗。這是由於子宮的病變引起的經痛。

分析:子宮肌腺症雖然多表現為經痛,但它伴有子宮肌層瀰漫性增厚的改變,甚至伴有肌腺瘤,引起月經量多,需要藥物治療,病情嚴重者需手術治療甚至切除子宮。

病例三:李小姐,30歲,職員,既往沒有經痛,這次來醫院就診為月經第二天,經量少,腹痛劇烈,感覺經血流出不通暢,經前下腹陣痛伴發熱,檢查血常規,白細胞增高,追問病史,患者一月前於外院行人流術。醫生經過婦產科檢查及B超檢查,考慮為子宮腔粘連可能。行宮頸擴張術後,經血排出通暢,患者立即覺腹痛明顯緩解。

分析:子宮腔粘連患者表現為刮宮手術後一月,經血不至或經血量少,伴腹痛劇烈,B超提示有宮腔積液,屬於術後併發症,行宮頸擴張術即可治療。

以上三個婦產科門急診病例,告訴我們「經痛」明確診斷並不簡單,尤其是患者腹痛劇烈,急切要止痛處理,單憑患者主觀臆斷可能會掩蓋病情,需要醫生可能要考慮的相關致病因素很多,詢問病史對判斷病情有幫助,需要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的可能,揭開經痛表象的面紗,找到真正致痛的病因,才能根本解決腹痛,甚至預防再次經行腹痛。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