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正經?可能是老人痴呆的表現

老不正經?可能是老人痴呆的表現 9

80歲的老李,是一位退伍軍人,半生戎馬,坦率正直。去年因病住院調理,卻對照顧他的中年女看護產生了「興趣」,時常趁機摸摸手、摟摟抱抱,兒女接到看護投訴後覺得丟臉,遂將其接回家中。今年再來時,已經整天胡言亂語,不認識任何人了。

75歲的老喬,是位老教授,家庭和睦。半年前被兒女發現時常出入街邊的發廊,上街老愛盯著美女看。後來幾乎每天往外跑,好幾次都找不到回家的路,被警察送回來,令家人苦惱不已。

這些人他們起初往往被冠以「老不正經」的名頭而令家屬覺得羞愧;但是很快的,就發展到認知力喪失、痴痴傻傻,成為俗說的「憨大」。其實,他們都患有同樣的疾病——老人痴呆症。

老人痴呆症是一種在老年期出現的以認知功能缺損為主的慢性臨床綜合徵,具有隱襲發病、逐漸進展的特點。其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定向力障礙、言語功能下降和思維混亂。也有少數人,如老李和老喬一樣,表現為「好色」、「異食癖」、「說髒話」等異常行為,或者出現焦慮、抑鬱、多疑、煩躁,甚至產生幻覺等精神症狀。

引起痴呆的病因很多,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都會導致腦動脈硬化,致使腦組織供血不足、腦萎縮,出現腦功能減退發生老人痴呆症;此外,長期菸酒刺激、進食過飽、生活環境閉塞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及鋁攝入過量也會誘發老人痴呆的發生。中醫認為,此病的產生主要與腎虛髓虧、痰瘀阻竅有關。腎主水,生髓通腦,人至中年腎氣減虧,腎虛則生髓功能減退,出現髓海不足,神明失養;同時痰濕內生,瘀阻清竅,神明受阻,則出現上述症狀。

老人痴呆症一旦發生,將導致病人的生活及社會活動功能急劇下降,且致殘、致死率高,為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煩惱和負擔。因此,積極防範本病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1.預防動脈硬化,要調節膳食,少食油鹽,食不過飽,監測並控制血糖,控制體重;

2.避免使用鋁製品茶杯、炊具及進食含鋁食物;

3.戒菸戒酒,起居規律,保證睡眠;

4.飲食上可多進食些魚類、大豆、芝麻、蘑菇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適量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可常服山藥、大棗、枸杞子、刺五加、何首烏、茯苓等,以補腎填髓,延緩衰老;

5.開展一些動腦類活動,有意識地加強記憶,如經常讀書看報、學習外語、玩益智小遊戲、下棋、寫字、唱歌、適時打打撲克麻將等;

6.儘量多做手指的細緻活動,如手工藝、編織、剪紙、旋轉鋼球以及使用手指撥彈樂器等;

7.廣泛接觸人群,培養多種興趣,保持對生活的追求和愉快的心情。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大多數病人都是病情發展到嚴重影響生活時,才到醫院就診,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許多人往往認為,記性差、生活能力減退、反應遲鈍等症狀只是衰老的表現罷了。事實上,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高發,老人痴呆症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並且逐漸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過大的工作壓力、不良的生活習慣,使「40歲的人,60歲的大腦」在臨床中越來越常見。

老人痴呆的關鍵是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最好從年輕時就開始注意防範,40歲以後尤應注意。健忘之初,是防治痴呆的最佳時期,除了自我防範外,應盡快進行必要的藥物干預,相當一部分老人痴呆患者經早期治療後病情都會好轉,並在很長時間內處於穩定狀態。如果老人出現反應遲鈍、愛忘事,或者性格古怪、行為異常等,家人不要埋怨,應儘量陪伴在其身邊以免發生意外,並及時就醫,延緩痴呆進展。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