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為何難發現?

胰臟癌為何難發現? 9

胰臟癌為何難發現

胰臟是人體重要器官。一方面,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分泌消化酶幫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等;另一方面,它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我們熟知的胰島素便來源於此。所以一旦胰臟出現病變,會影響到消化和跟血糖兩方面。

胰臟位於人體上腹部的深處,胃的下後方,緊靠十二指腸,處於上消化道的中心位置,在其前後均有重要血管經過。胰臟特殊的解剖位置為腫瘤提供了隱秘的庇護所,為胰臟癌的早期發現病變以及手術切除製造了巨大的障礙。胰臟癌惡性程度極高,進展迅速,往往發現時已是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正因為胰臟癌的這些特點,其治療效果不佳,死亡率遠高於其他惡性腫瘤,稱其為「癌症之王」並不誇張。近年來胰臟癌發病率逐年上升,是目前10大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1年生存率約10%,5年生存率不足5%,這意味著絕大多數胰臟癌患者在發現疾病的1-2年內死亡。很多名人因為胰臟癌去世,包括世界男高音帕瓦羅蒂、香港藝人沈殿霞等。

胰臟癌有哪些危險因素?目前胰臟癌病因尚不明確,研究表明許多危險因素與胰臟癌的發生密切相關。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比如吸煙、酗酒、長期高脂高蛋白飲食可能與胰臟癌發病有關,男性吸煙者胰臟癌發病危險性較不吸煙者增加3倍,女性增加2.5倍。

慢性胰臟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與胰臟癌的發生存在一定聯繫。長期接觸化學致癌物質或放射性物質也可能會增加胰臟癌風險。

體檢查哪些項目

由於尚無針對胰臟癌的特效藥物,外科手術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所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為手術贏得時機是治療的重中之重。

胰臟癌有哪些症狀?邵成浩教授提醒,胰臟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大多表現為上腹部隱痛、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常誤診為「胃炎」等疾病。

當腫瘤壓迫膽管:時會出現「黃疸」,尿色深似濃茶,皮膚、眼睛逐漸變黃。當腫瘤影響胰臟周圍神經:時會出現腰背部疼痛,此時疼痛往往較劇烈。

當腫瘤影響胰島細胞功能:會出現血糖升高糖尿病表現。因此,出現腹痛、腹脹、體重明顯減輕、血糖異常升高這些情況卻又沒檢查出原因時,切記不要忽略胰臟的檢查。

由於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胰臟癌的早期診斷,有規律、有計劃性的體檢顯得尤為重要。在繁多的體檢項目中,哪些最有針對性?

腫瘤標誌物CA19-9:廣泛應用於胰臟癌的診斷及預後監測,建議將其作為常規體檢項目,若CA19-9指標異常需高度重視,及時進一步檢查。(備註:大約25%~30%的Lewis抗原陰性的患者CA19-9不高亦不能排除胰臟癌可能,需進一步檢查)

腹部超音波:便捷經濟,適用於胰臟腫瘤篩查。

胰臟增強CT、MRI:診斷胰臟癌最有效的輔助檢查手段,同時也能對腫瘤進展程度做出準確評估。

超音波內視鏡、PET-CT等:在胰臟癌診斷及評估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

誰是高風險人群

要提高胰臟癌的早期診斷率,首先要加強對胰臟癌的警惕性。以下情況被視為胰臟癌的高危人群,應警惕胰臟癌的可能:

40歲以上有上腹部疼痛、腹脹、腹部不適等症狀者,胃鏡、超音波也沒有發現有常見的上消化道疾病,如胃病、膽囊炎等,應警惕有無胰臟疾病的可能;

有胰臟癌家族史者:胰臟癌有遺傳傾向,如果父母有胰臟癌病史,也應提高警惕;

突發糖尿病患者,特別是無糖尿病家族史、無肥胖症等糖尿病易發因素,發病後很快出現胰島素抵抗者(血糖高,採用胰島素也不易控制);

慢性胰臟炎反覆發作者,特別是慢性家族性胰臟炎和慢性鈣化性胰臟炎。

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臟炎發作。表現為突發上腹痛,到醫院就診發現血尿澱粉酶增高,診斷為急性胰臟炎。如果沒有膽道疾病、飲酒、高脂血症等急性胰臟炎常見的病因,應作針對胰臟癌的全面檢查。我們臨床中發現,約15%的胰臟癌病人首發症狀是急性胰臟炎發作。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