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為何是黃色的,了解「成分輸血」種類

輸血為何是黃色的,了解「成分輸血」種類 1

病人家屬看著那袋黃黃的液體正緩緩輸入親人的血管,終於忍不住問:「醫生,這黃黃的液體,也是血嗎?」「是的,這是血小板,是血液成分的一種,是專門用來止血的。」「血液不是紅色的嗎?」
確實,我們看到自己受傷出的血,看到化驗抽的血,看到影視作品裡給病人輸的血,看到自己或者夥伴獻的血,都是紅色的。這黃色的液體,為什麼也是血呢?
其實,上面提到的這些,我們稱之為「全血」。而現在我們臨床治療所需要輸的血,是「成分輸血」。成分輸血就是把血液中各種細胞成分、血漿和血漿蛋白成分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加以分離、提純,分別製成高濃度、高純度、低容量的製品,臨床根據病情需要,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輸用,來達到治療患者的目的。相對於以前的全血輸注,按需選擇的成分輸血更安全、更合理。
那麼,我們有哪些血液成分製品可以用呢?

紅血球製劑

通常會做成懸浮紅血球,就是全血通過離心,分離移去上層血漿後再加入保存液製成的血液製品,在2~6℃條件下可以保存35天。很多病人以及家屬認為的「輸血」,輸注的就是懸浮紅血球。它最接近日常我們對血的印象,暗紅色,比較粘稠。
紅血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運輸氧氣,我們呼吸進的氧氣就是靠紅血球來運輸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和器官。因此,輸注懸浮紅血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補充紅血球,糾正貧血,恢復和維持機體攜氧能力。適用於各類中重度貧血病人。

血漿製劑

這是另一種常見的血液製品,臨床應用也很廣泛,從全血中分離出來並立即置於-20℃以下速凍保存,保存期為1年。血漿輸注前必須在恆溫37℃水溫箱中快速融化,適用於各種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補充治療,以及手術、外傷、燒傷、腸梗阻等大出血或者血漿大量丟失患者的血容量補充。
血漿又根據分離時間、處理方式的不同,分為新鮮冰凍血漿、冰凍血漿以及病毒滅活冰凍血漿,醫生可以根據病人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血漿製品。血漿製劑是黃色的液體。

冷沉澱製劑

冷沉澱大家恐怕比較陌生,這是在2℃~4℃條件下將新鮮冰凍血漿解凍融化後,經離心移除上層血漿,剩下的不易融解的白色絮狀沉澱物,在-20℃以下保存1年。
冷沉澱的主要作用是補充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ⅩⅢ等物質,對於各類凝血功能障礙而出血不止的患者常有「救命之恩」。冷沉澱製劑也是黃色的液體。

血小板製劑

血小板是機體止血機制中一個重要成分,主要功能就是用來止血。血小板可以從全血離心分離獲得,稱為「濃縮血小板」,也可以通過成分獻血獲得,稱為「單採血小板」。
目前,我們臨床上多數使用的是單採血小板,是通過血液成分單采機將單一血小板供者血循環中的血小板採集到特製血袋中製成。
血小板很「嬌嫩」,不經凍,需要在20℃~24℃的環境水平振盪保存,保存期為5天。對於血小板數量極度減少或功能障礙並伴有出血傾向或出血表現的患者,及時輸注血小板製劑,可以預防或控制出血。血小板製劑就是黃色的液體。
當然,除了上述介紹的幾種之外,為了不同的臨床需求,有時還會使用全血、粒細胞等血液製劑,有些血液成分製劑還需要經過特殊處理,如輻照血、洗滌紅血球等。
無論哪一種血液製品的輸注,臨床醫生都必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依照科學規範的輸血指南來進行。一方面,血液是一項寶貴的資源,科學合理地使用各種血液製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另一方面,異體輸血會帶來一定的輸血不良反應,避免不必要的輸血,科學選用需要的血液成分製劑,才能幫助更多的患者恢復健康。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