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印章發展簡述?

印章,不僅是鑑定或簽署所用的一種文具,在一 定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它作為中國傳 統文化的一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歷程。印章最早起源於周朝。古代多用銀、金、銅、玉、琉璃等作為印材,後來有牙、角、木、水晶等材 料,元代以後則盛行用石料來雕刻印章。在秦代以前,印章統稱為「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唯獨皇帝的印章稱為「璽」,而臣民所用只二能稱為「印」或「章」。先秦以及秦漢的印章多用於 封發物件,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作為信驗,以防止有 人私自拆毀。漢代時期,印章藝術逐漸形成,王公貴 族死後多以印章陪葬。後來紙帛代替簡牘,封泥的用途也逐漸被 廢。到了唐代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 音,因而易「璽」為「寶」。後來歷代民間出現了 「寶記」 「朱記」「印信」「合同」 「關防」「圖 章」「契」「戳子」等印章名稱。唐宋以後,印章逐漸進入書畫領域,多用於題 款蓋印,並成為一種風尚與文化。後來隨著時代的發 展,印章本身也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