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後男女生育都應重視孕前評估和產檢

35歲以後男女生育都應重視孕前評估和產檢 7

最近醫院接診高齡產婦的比例明顯上升,確實,每個女性都有做媽媽的權利,但是,對於生產這件事情,一定要明確知道風險,高齡產婦要特別重視孕前評估、產前篩查和診斷,以及孕期檢測,做到「知己知彼」。

高齡產婦風險更大

那麼高齡產婦到底如何界定呢?婦產科醫生指出:到預產期時年齡≧35週歲的孕婦即為高齡產婦。相對於更為年輕的女性,高齡婦女的生育能力有所下降。女性35歲的生育能力僅為25歲的50%,40歲的生育能力僅為35歲的50%。所以,對於高齡女性來說,能不能懷上首先是個問題。

「另外需要指出的,不僅是女性,男性到了35歲以後精子的質量也會下降,所以,男性上了35歲以後,如果想要做爸爸,也需要進行精液常規檢查。」婦產科醫生說。

對於高齡懷孕,女性應該瞭解這對於自己存在一定的風險。來自美國的42-45個洲、超過1000家醫院的近800萬個病例的數據顯示:35-44歲和45歲及以上女性相比於35歲以下孕婦,出現內科疾病更為常見,包括: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心梗、哮喘、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膠原血管疾病、易栓症、抗磷脂抗體綜合徵、血小板減少症、慢性高血壓和慢性腎衰等。

「所以,我們最為鼓勵的還是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對於想生育的女性,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在35歲以前生育最為合適。」婦產科醫生說,「與35歲以下女性相比,大齡女性分娩時死亡的可能性更高,且45歲以上婦女死亡風險更高。相比較於年輕女性,大齡女性需要機械通氣支持、輸血的比例,以及發生心肌梗死、缺血、心臟驟停、室顫、急性心衰、肺炎、肺水腫、肺栓塞、深靜脈栓塞、敗血症、急性腎衰的比例更高。」

35-44歲及45歲及以上婦女相比於35歲以下年輕婦女發生產科併發症的可能性更高。「高齡產婦中出現了很多『糖媽媽』,35歲以上孕婦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發生率是25歲以下孕婦的5.5倍;40歲是GDM發病的高峰。35歲以上孕婦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是非高齡產婦的5倍,且易並發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高齡組孕婦出現剖宮產、多胎妊娠、早產、胎盤早剝、胎兒宮內生長受限、胎兒死亡、宮頸機能不全、胎兒染色體異常、巨大兒、胎膜早破、前置胎盤和產後出血的可能性也較大。」

除了對媽媽有影響,高齡產婦的胎兒出生缺陷率也更高。「有些人認為,生育的第一個孩子健康,第二個孩子絕對沒有問題,這完全是個錯誤的想法。」

「20歲的時候,唐氏症風險為1/1667次,也就是女性生育1667次,只有一個孩子可能會患有唐氏症,而到了35歲,風險上升到了1/385次,到了45歲,風險上升到了1/30次。所以,我們認為,20-25歲女性生育的胎兒為出生缺陷低危人群,母親年齡上升會增加胎兒出生缺陷的風險。」婦產科醫生說。

那麼,對於想要生育的高齡女性就一定不能生嗎?

不是,但是要做好評估和檢查

首先是,高齡產婦的孕前評估,包括:

一般評估

內科檢查:血壓、BMI、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甲狀腺功能、胸片、心電圖、肝膽脾胰B超

專科檢查:婦科B超、宮頸TCT、乳腺B超

生殖功能評估

病史詢問:月經情況

卵巢功能:基礎體溫;FSH、LH、AMH;排卵監測

精液常規

另外,高齡產婦要注重產前篩查與診斷,包括:

染色體核型分析

人類染色體具有特定的形態和數目,對胎兒染色體檢測最直觀的方法當然是通過顯微鏡了,也就是科學家們所說的染色體核型分析,該方法首先通過染色體顯帶技術,對胎兒來源的細胞標本進行特殊染色處理,使染色體的一定部位顯示出深淺不同的染色體帶紋。這些帶紋具有物種及染色體的特異性,醫務工作者能夠根據每條染色體的特徵區分它是幾號染色體,並能數清對應染色體的數目。

正常的人類染色體數目為2條,21-三體綜合徵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唐氏症,其21號染色體不是正常的2條,而是3條。除此之外,如果某條染色體上多了一大段或者少了一大段,也是可以檢查出來的。

該方法獲取胎兒細胞的方式有絨毛膜取樣、羊膜穿刺、臍帶穿刺。這三種為有創性檢查。羊膜穿刺的時間是孕16-25周,流產風險為0.1%,如果孕婦錯過羊膜穿刺時間,也可以在孕28周後接受臍帶穿刺,流產風險為1%。還有一種是在孕14周前進行的絨毛膜取樣,流產風險為1%。

「絨毛膜取樣、羊膜穿刺、臍帶穿刺任選其一進行檢查,都能由此查出人類所有46條染色體的異常,確診胎兒染色體是否存在異常。因為這三項任何一項檢查,都是確診實驗,100%準確。」婦產科醫生說。

 無創DNA

這是一種無創性檢查,對於絨毛膜取樣、羊膜穿刺、臍帶穿刺方式有擔憂的朋友可以做無創DNA。創DNA檢測孕12-24周是最佳檢測時間。通過採集孕婦外周血5mL,提取游離DNA,採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結合生物信息分析,即可準確得出胎兒發生染色體非整倍體,即21-三體綜合徵(唐氏症)、18-三體綜合徵(愛德華氏綜合徵)、13-三體綜合徵(帕陶氏綜合徵)的風險率,檢出率為99%以上。

不過,無創DNA也有缺點,比方說,檢測面窄(不能對全部染色體篩查,目前針對21、18、13三體)、對雙胎和嵌合型染色體異常無法檢測(必要時需進行羊膜穿刺)、但無創的檢測範圍已覆蓋了常見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

唐氏篩查

唐氏篩查,是一種血清學篩查方法,通過抽取孕婦外周血,檢測孕婦血液中的一些蛋白和激素水平,並結合孕婦自身情況如體重、年齡等,估算出生育先天缺陷兒的危險係數的檢測方法。

這是一種無創檢查,檢測安全性高,但檢出率偏低(約65%~70%),準確率有限,只能幫助判斷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不能確定胎兒是否是唐氏兒。也就是說,如果檢查結果是「高風險」,準媽媽也不需要害怕,只是胎兒存在異常的風險比較高,提醒需要做侵入性產前診斷等更加詳細的檢查;檢查結果是「低危」,準媽媽也不要掉以輕心,胎兒只是存在染色體異常的風險比較低而已。

「無創DNA和唐氏篩查都是屬於無創性檢查,但是如果檢查結果顯示高危,還是需要進行絨毛膜取樣或者羊膜穿刺或者臍帶穿刺任以進一步確診。還有,高齡產婦要注重孕期監測,加強孕期正規產檢。初診建卡時間為:8-12周,孕期要到定點醫院進行定期產前檢查。我們最怕的就是無產檢、無評估的高齡女性,一旦發生危險,根本不知道病史。」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