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一起的女性月經會不會同步,牛津大學說不

住一起的女性月經會不會同步,牛津大學說不 9

不少女性會有這樣的經歷:和自己的好姐妹、一起工作的同事、同住一個宿舍的室友等原本月經週期並不是同一個日期,但是由於平時朝夕相處,非常親密,其中一個人的月經來潮,其他人的「大姨媽」也會提前降臨。

關係親密的女性之間,月經來潮真的會相互「傳染」嗎?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發佈最新研究結果,否認了月經週期趨近的現象(經期同步)的存在。

該研究由英國牛津大學和女性生理週期管理應用程序​Clue的研究人員聯手開展。研究人員在實驗中,將720名女性兩兩配對,分成360組,結對子的兩位女性吃喝日常作息都在一起。在觀察了3個連續的月經週期後,研究人員發現,其中546名女性在實驗結束時和其配對者的月經來潮日期差距比實驗剛開始時還大。也就是說,兩名女性日常在一起的時間越久,月經來潮日期反而越不同。

參與此次研究的數據科學家馬里加·薇拉吉克(Marija Vlajic)稱:「我們研究的樣本中沒有一對研究對象是『經期同步』的,相反,經期的差異隨著時間增長而變大。配成對的研究對象從一開始經期就是不同步的,隨著她們在一起的時間變久,這個差異變得越明顯。」

在生活中,薇拉吉克遇到和自己的好姐妹同時來月經的情況時,她從不認為這是「經期同步」,「在隨機比較兩名女性的來潮日間隔時,這個差值是隨機分佈的。每位女性的月經持續天數是不同的,半年裡總會有這麼一兩次你和你的好朋友同時處於經期的時候。」

而牛津大學生物文化人類學副教授亞歷山德拉•埃爾沃格尼博士此前也曾表示,女性經期重疊現象更可能只是巧合,而非進化過程中的適應性變化。

事實上,早在1971年,瑪莎·麥克林托克(Martha McClintock)就在著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了自己的研究,稱同屋居住的女性會出現月經週期趨近的現象。

她選取了一所女子大學裡的135名住校生作為研究對象,將她們分為室友組、密友組和隨機組。在親密相處半年之後,麥克林托克對她們的月經來潮日(即月經的第一天)進行分組統計,發現室友組和密友組的來潮日間隔從7-10天變為3-7天,週期出現趨近。

而作為對照的隨機組來潮日間隔則分別為6-14天和5-15天,基本保持不變。基於其他哺乳動物中存在的類似現象,比如老鼠的「Whitten效應」(雄性老鼠釋放的費洛蒙可使雌性老鼠發情期同步),麥克林托克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費洛蒙。

費洛蒙其實是信息素(pheromone)的音譯,也稱外激素。1959年,德國生化學家彼得·卡爾森(Peter Karlson)和瑞士昆蟲學家馬丁·路丘(Martin Luscher)共同創造了這個詞,並把它定義為「由一個個體分泌到體外,被同一物種其他個體接收並影響它們生理或行為的物質」。

為了進一步證明生理週期與費洛蒙有關,瑪莎·麥克林托克1998年發表了一項研究。她分別收集了9名女性在卵泡期(排卵前)和黃體期(排卵後)腋下的汗水提取物,然後塗抹在20名女性的上唇,參加者除了被要求6小時內不許洗臉,其他一切生活照舊。結果卵泡期汗水使參加者提前來潮,而黃體期汗水令參加者推遲來潮。

結合卵泡期體內激素促進排卵而黃體期體內激素抑制排卵的現象,麥克林托克認為,這個結果證明不同時期釋放出的費洛蒙可以影響他人的生理狀況。但是這個結論稍顯無力,提前和推遲來潮的天數(2天左右)有點少,甚至跟經期長短的波動差不多——這一點麥克林托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認。

馬里加·薇拉吉克認為,即使至今都無確鑿的科學證據表明「經期同步」的存在,但是不少女性還是樂意和好姐們一起經曆月經來潮,「這相當於一種分享,試想一下,你和你的同事或者室友一起來月經,你們之前的關係會更進一步,因為你們同時經歷著腰酸、浮腫、煩躁、易怒等生理和心理的狀態。」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