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大聲聽音樂可致聽力受損 ,聽力受損原因與治療

長時間大聲聽音樂可致聽力受損 ,聽力受損原因與治療 3

長時間大聲聽音樂可致聽力受損 ,聽力受損原因與治療 4

長時間處於高音量環境,例如聽音樂時經常把聲量提到最高,可導致聽力漸進損失。究竟“高音量、大聲”的定義是什麼?本期《活得好》請黃廷方綜合醫院高級首席聽力學家兼聽力學主任李則宗博士以及黃廷方綜合醫院聽力學家李思婷解析。

李則宗博士:我曾在一所理工學院進行調查,發現近95.8%的學生每天都在他們的個人音響系統上收聽音頻。我另一個研究顯示,暴露在高音量的青少年有著少於其他青少年的耳聲發射(Otoacoustic emission)。這說明噪音能損害內耳毛細胞。長時間戴著耳機聽大聲的音樂,會大幅度提高噪音性聽力損失的風險。

李思婷:聲音以分貝(decibels, dB)測量。我們建議每天的聲音暴露量限制在85分貝以下。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見活動的聲音級別:

●計時錶:20分貝

●正常會話:約60分貝

●吸塵機、吹風筒:約70分貝

●城市交通(車內):約80-85分貝

●電單車:95分貝

●個人音響系統調到最高音量:約105-110分貝

●鞭炮:約140-150分貝

耳內結構的損傷程度取決於兩個因素:音量和暴露時間。若提高音量,得減少聽音樂的時間,以此類推,能避免對內耳毛細胞造成永久性傷害。

內耳損傷是可以累積的,所以高音量造成的傷害一開始可能並不明顯,但長年累月的傷害會在多年後呈現為聽力損失。

環境或音樂的音量怎麼才算大聲呢?一般而言,當需要更靠近說話者,或提高聲量與他人交談,或者在活動結束後聽力模糊、出現耳鳴或耳朵疼痛的情況,音量算太大聲了。

聽力受損的導因

資深聽力專家陳文海說,聽力受損的導因很多,年老是主因外,其他包括長期接觸噪音、長時間戴耳機(高分貝音效)、耳部感染、耳道耳屎堵塞、分泌性中耳炎等。

聽力問題已不再是患者個人問題,而是一家人,包括看護者的問題。很多時候,聽力開始出現障礙者,首先覺察的多數是其家人,例如對方說話嗓門比以前提高許多,電視機或收音機的聲量也調高等。所謂病從淺中醫,一旦發現家人的聽力出有問題,應儘早接受聽力檢測,及早治療。

很多聽障者因為聽力逐年衰退,影響正常生活而慢慢與家人疏離,甚至與社會脫節,足不出戶;尤其是年長人士,不想給家人添麻煩,因此封閉自己,影響一家人關係的和睦。

陳文海分享一個年過80的病人個案,對方有50%聽力受損,多年來都無法跟國外的兒女有效地溝通。後來,輾轉多時,老人家終於在照顧者的鼓勵下,到診所來接受治療與心理輔導,最終藉助先進助聽器,一勞永逸地解決與家人溝通的問題,生活改善,並且期待每一天的新生活。

部分聽障者可治療恢復耳力

他說,一些聽力受損可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而恢復,例如那些外耳和中耳導致的聽力問題,包括:鼓膜穿孔(Perforated eardrum)、中耳炎、突發性耳聾(受感染)等。

因老化或噪音性產生的聽力障礙,先進助聽器是解決問題的最佳療法。

本地連鎖聽力診所Hearing Partners,公佈一項在去年11月16日至12月2日所進行的全國在線聽力調查報告,調查對象為150名年齡在18歲至44歲之間的人,他們的家人都有聽力受損問題。

調查研究探討聽力喪失而未經治療,會如何影響病患和照顧者彼此的關係。調查指出,聽力損失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損害遠超過它所帶來的不便。患者家人對於推動早期診斷和鼓勵持續使用助聽器,起著關鍵作用。

報告顯示,國人認識到助聽器可以協助失聰者改善生活品質,不僅可提升82%的聽力,75%患者的生活變得更獨立,76%能跟人溝通交談,而不是活在寂靜和孤獨的世界裡。

助聽器使用者家人情緒穩定

另一方面,與非助聽器使用者相比,照顧使用助聽器患者的家人,過程所感受的焦慮和憤怒較前者更少,而且超過一半的助聽器使用者的家人表示,能更有效地彼此溝通,並且享有更有意義的對話。

研究表明,患者配戴助聽器,可以提高理解能力,減少溝通時產生的焦慮感。

助聽器使用者的家人指出,他們的情緒緩解許多,溝通時的憤怒感佔7%,擔憂感佔8%;相對而言,沒有配戴助聽器的家人,後者的憤怒感和擔憂感更高,分別是27%和23%。

新冠病疫情加劇人際關係的緊張,45%的受訪者表示,聽力障礙者戴防疫口罩,由於無法讀懂其面部表情,同時說話聲音變得更低沉,患者家人和看護者的交流更加困難,因此助聽器可以發揮更大效用。

聽力喪失者失智是常人五倍

調查報告指出,多數國人認識到助聽器在改善互動和加強聯繫方面的實用價值;82%的受訪者願意投資助聽器,改善患者聽力。照顧聽障者中,68%的人不覺得戴助聽器令人尷尬,71%肯定助聽器對聽障者的必要性。

對於聽力受損者來說,溝通明顯困難,他們會避免或限制參與社交活動,若不治療,他們的聽力問題,將加速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聽力喪失者患失智症的可能性是常人的兩到五倍,因此早期診斷和干預有利無弊。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