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增加患癌風險

喝酒增加患癌風險 1

年終佳節怎少得了美食佳釀?美國腫瘤科專家卻在這時發出酒精緻癌的健康警訊。受訪本地專家指出,華人飲酒後致癌物質乙醛易在體內積存,大大增加患癌風險。醫學專家呼籲,從來不喝酒的人不應試喝,無酒不歡之人少喝點吧。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上個月初發佈聲明,強調飲酒會增加患癌風險。聲明指出,在最新癌症病例當中,5.5%發病與喝酒有關聯;因癌症死亡病例,有5.8%是喝酒所導致的。喝酒會增加喉嚨、頸項、聲帶、肝臟、大小腸及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風險。女士喝酒,只是一天一小杯,也會增加患上乳癌的威脅。 有關醫學報告指出,一天一杯,無論男女,患上口腔、喉 […]

分享文章:
繼續閱讀

老年人「耳背」莫大意,可致老人痴呆

老年人「耳背」莫大意,可致老人痴呆 2

據調查統計,約有30%~60%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有調查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患聽力下降的比例高達11%。其中,75 歲以上的老年人中,70%~80%受到老年性耳聾的困擾。 如何防治老年性耳聾?醫師表示,聽力損失會導致老人的思維能力變遲鈍,從而導致抑鬱、老年痴呆症,所以要警惕老年性耳聾的早期跡象及時做耳科檢查。 與年齡有關的聽力損失(老年性耳聾)有哪些早期跡象? 主要包括無法聽到高音調聲音、理解詞語困難。在最初階段,聽力損失者可能在理解詞語方面出現困難。患者一般能夠聽見聲音,但無法辨認詞語。如果背景噪音比較大的話(比如在餐館裡),這種情況更為明顯。患者還可能會不自覺地以比平常 […]

分享文章:
繼續閱讀

寒流來襲小心心血管疾病,戒煙限酒少生氣

大寒來襲,進入到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伴隨著冷空氣而來,心血管疾病患者也進入了發病高峰季節。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4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泛指由於血脂紊亂、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如今全世界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 為何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冬日,心血管疾病患者遇到冷空氣刺激時,生理反應時血管驟然收縮。如果血管的內壁較厚,管腔狹窄,加之有大量的脂類沉積與硬化斑塊,會導致血管流通受阻甚至斑塊脫落,極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和復發。這時,如果脫落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在血液中流動,在腦部的 […]

分享文章:
繼續閱讀

糖尿病人過年血糖易失控,聚餐最好以茶代酒

春節假日,不少糖尿病患者卻為「吃喝」犯愁了,一方面想與家人共享美酒佳餚,另一方面又擔心無度飲食會引起血糖升高。浦南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劉連勇告訴糖尿病病人幾點春節飲食秘籍,保糖友們照樣能過一個健康、快樂祥和的新春佳節。 菜餚油水不宜大 宴席上雞鴨魚肉較多,動物油的含量較高,而且烹調中多採用油炸煎炒,這樣脂肪含量更高。高脂肪膳食不僅會增加體重而且會降低體內胰島素敏感性,升高血糖,還會誘發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葷和油炸食品。 在選擇肉類的時候,糖友們還要記住這句話: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意思是,選擇四條腿的豬肉、牛肉,不如選擇兩條腿的雞肉、鴨肉,而更好的選擇是 […]

分享文章:
繼續閱讀

假期頻現急性酒精中毒,專家:解酒防醉不可能,少喝為好

春節期間,各種聚餐又多了起來,酒桌上觥籌交錯,禁不住勸酒進而互相拚酒,總有那麼些人腳步已凌亂,嘴裡卻直喊著沒醉還要喝,於是有的喝進了醫院,有的喝出了胃出血,更有甚者再沒醒來。 醫學上對於醉酒的狀態有一個專有名詞——酒精中毒,簡單來說就是酒精通過胃腸道吸收入血,乙醇濃度增高到一定程度,逐漸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最終引起呼吸和循環系統衰竭的病理過程。對於輕微的酒精中毒,多喝水,多休息,第二天醒來也就恢復了,但當體內酒精濃度不斷上升,酒精中毒的程度也會由淺至深,從胡言亂語到昏迷不醒甚至死亡,這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為了避免樂極生悲,如何解酒防醉成了很多酒客關心的問題。在醫生們看來,一個人的酒量很大程度上取 […]

分享文章:
繼續閱讀